蒙古族长调:我们的精神守望

2007-03-25 09:26 阅读(?)评论(0)


 

         2005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长调民歌与草原、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目前,蒙古族长调艺术在保护与传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过去,长调艺术的传承主要靠艺人们的口传身授,随着一些著名长调艺术家的相继谢世,一些古老的、珍贵的曲目也在流传过程中丢失。据我了解内蒙古各盟市的不同特色的有近千首,其中有知名的有上百首.但现在能唱出来的也就几十首。如果说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若发现得早,措施得当,还有可能恢复的话,那么,艺术一旦失去,是永远也找不回来的。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变化以及蒙古族地区生活方式的转变等诸多原因它已经失去再产生的土壤。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快、以及受别的文化的影响以及年轻一代人对时尚的追求等因素也影响着蒙古族长调的传承的质与数。

  在民间下降长调流传的指数的同时各级专业的演出团体里也存在着长调人才稀缺,而且蒙古族长调的研究和宣传人才也紧缺。另外,演出和宣传的经费严重不足。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声像手段,加紧抢救和保护长调艺术,同时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依我个人看来我们在流传蒙古族长调的质量上也存在一些交严重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艺术也必然要有一些发展和变化,融入一些时代的元素,这是可以的。而且我们蒙古族长调就是这样的形式,一代传给一代,经历几百年甚至是近前年的演变和提升,才传到我们这一代。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与是俱进应变灵性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原创性和不适合更改的艺术的严谨性。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但是长调艺术有它独特的内涵和韵味,一定要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东西不能丢!最近跟着蒙古族长调热,我们音乐也出现了一些对民歌和长调进行随意性改变和让它变成附属部分的现象。我觉得我们的艺术家对这种事情,应该对艺术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才对。

  作为草原上的民歌,长调是一种历史遗留下来的口头文化,堪称蒙古族音乐的“活化石”,也正是由于长调这种口传特点,它有着它致命的弱点和脆弱性。所以对长调艺术的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其中对长调传承人的关注与保护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老一代长调艺术家的年老,我们正在面临着严重的时间危机。草原歌王哈扎布老人去世给我们带来的是沉重的悲痛以外还有太多的遗憾和无可挽救的损失。

    但很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清醒的意识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蒙古族长调民歌整体衰微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抢救和保护蒙古族长调艺术,仍然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并且任重而道远。


评测结果:

20%
这个区间是比较正常的,看来你已经有了掌握神韵的感觉喔。
10%
如果不是我们科学的分析结果,你没有发觉自己还有些许这位作家的风格吧^_^
10%
如果不是我们科学的分析结果,你没有发觉自己还有些许这位作家的风格吧^_^

  最后修改于 2008-07-06 12:5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